熱愛美食的人,到底是嘴挑還是嘴叼呢!努力追尋那份極致美味的口感,舌尖舔抵唇瓣的味蕾感動!
自從米其林星星開始跨出歐洲版圖後,全球饕客開始熱衷追星品嘗米其林認證餐廳!台灣美食當道當然也瘋狂~但除了米其林之外,還有哪些國際美食認證或指南,可讓我們去參考及評鑑呢?
以下為各位饕客整理出,世界知名的幾個國際認證指南給大家參考:
Guide Michelin 法國米其林指南
法國知名米其林輪胎公司,為讓更多人到處遊玩進而始業績成長,於1926年出刊雜誌,『米其林指南』就此問世。但一開始以星星標記評價,是針對優良旅館,直到1931年才進一步加入三個星級的餐廳評等標準。
評鑑方式主要:針對烹調技巧和食物品質—食材、創新、料理技藝、口味融合、是否物超所值和烹飪水準的一致性;再加上環境、服務、主廚名氣等額外因素等。
星級評選標準:
1星★—是「值得」去造訪的色味俱佳餐廳。表示該餐館表現出色,提供高水準的料理。
2星★★—是「值得繞遠路」去品嘗而讓你意猶未盡的餐廳。傑出的料理,廚師的用心及高超的技藝完整呈現在餐食之中。
3星★★★—是「值得特別安排一探究竟」且會令你回味無窮的餐廳。超乎尋常的料理,讓顧客吃得極其滿意,並往往能獲得上等服務與享受。一流食材加上精準的烹飪出其獨特的菜色,值得專程前往。
此項認證有其獨特之處,評鑑人員喬裝顧客暗訪餐廳,而一旦檢查完畢,該評審員在隨後的若干年不可再出現在此餐館,以確保下一次檢查的公允。希望藉此客觀公正地給予評價,因此打造出米其林指南的公信力。
除星星外,另外『必比登美食推介』,是平民版的米其林星級餐廳,同樣由米其林美食評審們評選得出,為表彰那些餐飲質量高且價格適中的餐廳。分別為叉匙、人頭與銅板的分別。叉匙代表舒適度的評判,分為五個檔次,叉匙越多越豪華高檔。人頭標誌:意指提供不錯的食物和適當的價格的道地小餐館。兩個銅板標誌:表示此餐館提供不超過16歐元的簡單餐飲。
Gault-Millau 法國高勒米羅美食指南
約米其林指南問世半世紀後,1973年,巴黎快訊出身的兩位知名美食記者亨利高勒與克里斯汀米羅創建『高勒米羅美食指南』。另一項備受矚目的餐廳評鑑,甚至僅次於米其林備受推崇的美食評鑑,以廚師白色高帽作為認證標誌,各餐廳以1~20評分,再依分數區分高帽等級,表現最優秀餐廳可得到5頂高帽的最高認證,目前還未有餐廳拿過20分。
評鑑方式與米其林相同,但較特別是公布指南同時,另外頒發「年度廚師」頭銜。這份指南主要評論:法國、比利時、德國、挪威、瑞士等西歐區域。
Chaîne des Rôtisseurs 法國國際美食協會
較不同於其它的評鑑指南,『法國國際美食協會』發展的歷史變革悠久,可從協會的徽章來說明:其設計沿用舊時法蘭西王室盾形徽章,外圍以二條錬子包圍,其代表自1248成立並於1950年重新命名。鐵鍊除了內圈代表著專業的餐飲從業人員、外圈代表美食愛好會員外,其更具將所有會員緊密結合一起的象徵意義。目前唯一可使用正式法國國徽與貴族盾牌作為會徽的機構。
1950年復活節,眾人在品嚐一道烤羊腿的美味之時,大家推舉出了三位知名的美食家,分別是有美食王子之稱的Curnonsky、 Auguste Becart博士和Jean Valby,此外還有兩位專業人士Luuis Giraudon 與Marcel Dorin;他們共同宣誓要恢復舊時的公會精神,於是在同年八月正式成立”Confr’erie de la Chaine des Rotisseurs”,從那時起,這個法國國際美食協會(Chaine des Rotisseurs)就持續發展,而且不僅限於法國本土,更遍及全世界五大洲、一百二十幾個國家。
藍帶廚藝學校盛名遠播,許多人學成便以藍帶主廚自稱,但在專業美食評鑑制度中的藍帶美食勳章,則由1950年成立的法國國際美食協會所頒發,凡是廚藝優良或在餐飲界有重要貢獻的餐廳或廚師,以及對於美食領域深入研究的專家,才有機會獲得協會邀請成為會員,並獲得藍帶美食勳章認證。
Les Grandes Tables du Monde 法國世界美食評鑑(大公雞指南)
1956年由法國一些知名的高級餐廳:La Tour d’Argent, Le Grand Vfour, Maxim’s, Taillevent etc… 聯合成立。因封面上的高盧雄雞標章,又稱為大公雞指南,雖命名義涵為「世界最偉大的餐桌」,但只收錄最頂級奢華的餐廳名錄,主要還是以法國為主。對於口袋深的饕客們,絕對是一個很值得參考的指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