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後離開家的世界
對於許多台北人來說,八八風災常常是個名詞,看著電視新聞上的畫面,處在台北安全的房子內部,完全不了解二零零九年八月六號到八月十號之間,台灣的南部發生了災難級的洪水事件。「遺忘」往往是人類的天性,也許人們最後僅記得的也只是小林村滅村的慘劇。本文想要談的卻是個受到八八風災後,住民與土地分離,最後重新找回部落文化核心的部落─阿禮。
阿禮部落是西魯凱古老的原鄉部落,位於屏東縣霧台鄉行政轄境內,井步山(阿猴富士山,Alruane)東坡面的山腹,面對霧頭山(Parathidane)餘脈亞泥苗山(Rucapulapulane,亦稱祖母山Lakainguta),越過山稜西北斷崖與吉露(Kinulane)部落遙遙相對,傳統領域沿著霞迭爾山山稜線,經中央山脈南段主脊霧頭山遠至知本主山、小鬼湖(巴油池,Taidrengere),橫跨屏東與台東縣境與卑南鄉為鄰。部落名字的緣由是因遙望霧頭山其形似長矛尖端(Idiri),部落傳統領地同時也是過去族人口中物產豐富、令人留戀忘返之地(Taididirivane),遂取其諧音與語意為部落命名Adiri(阿禮部落)。阿禮部落更是台二十四線西魯凱族居住海拔最高(一千三百公尺),更是前望魯凱族聖湖小鬼湖的部落。
八八風災過後,政府將長治鄉繁華村中央廣播電台長治分台基地,闢為受到風災影響部落居民的落腳之處,出現了長治百合部落園區。探究其稱為百合的原因,乃是因為百合為魯凱族排灣族共同的文化精神象徵,霧臺鄉阿禮、吉露、谷川、佳暮、三地門鄉達來、德文等6個部落進住形成生活圈,而百合之花瓣剛好也是6瓣,具生命共同體之意涵。部落族人過去皆有自己習慣上的教會,所以搬遷至此之後,族人與教會便開始一一重建教堂。目前社區內擁有11座造型、風格各異的教堂成為社區特色之一,更號稱全臺灣教會密度最高之地。
由於政府的安置政策,山下的永久屋基地由政府規劃提供國有土地,並請民間團體援助興建。援建單位包含慈濟、紅十字會、長老會等民間團體,並於完工後,由地方政府、援建單位與居民共同簽訂「三方契約」,給予居民房屋所有權,但土地仍屬國有,且限制永久屋不得買賣。山上的土地所有權仍歸原住民所有,但是建築物卻已非原住民所有,成為歷史與文化建物。簡單地說,接受永久屋則必須放棄山上的建物,原住民朋友被迫地接受二選一的答案。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,外表上重建起來的教會,似乎重新跟部落、文化建立起來連結,政府的土地政策造成居民已經跟故鄉產生斷裂卻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北非的貝都因人往往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,往往夏季牧場在突尼西亞、冬季牧場在阿爾及利亞的現象,自從阿爾及利亞與突尼西亞的國界線被畫立之後,貝都因人的牧場就被國界線破壞掉,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就被現代國家設立的國界線所破壞掉。貝都因人也開始了離開自己文化,脫離自己居住地的現象產生,進入到觀光旅遊的產業把原本駱駝商隊行走的沙漠路線,轉變成為吉普車探索沙漠景觀的觀光客。殘酷的是貝都因民族漸漸脫離貝都因的文化精神,對於部落恐怕是非常久遠的影響。
相較於貝都因人,猶太人則有著另外一段離家的故事,當公元七十年的時候,羅馬大軍攻陷耶路撒冷,哈德良大帝時期逼迫猶太人離開自己的故鄉,猶太人開始進入到離散「Diaspora」時期。直至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獨立建國,猶太人展開了為期千年離開家鄉的歷史。猶太人也藉由猶太教建立起自己異地的文化認同,更藉由拉比的教導與家庭教育的傳承,使得猶太人在離開家鄉千年後,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猶太人的身分與文化認同。